【編按】:恭賀!本總中心蔡明祺主任榮獲科技部102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獎!!
此獎主要表彰蔡明祺主任在馬達科技領域十多年來的研究和貢獻,而這些卓越成就全都具體顯現在蔡主任一手創建的成大「馬達科技研究中心」的研發和服務上。本期電子報特別介紹蔡明祺主任的馬達科技研究中心,讓讀者一睹「蔡馬達」的「馬達廟」傳奇。此篇報導也將同時刊登在《成大產學合作》第十六期。
蘋果(Apple)致力於「開放式創新」,寫下科技業界的新扉頁後,「開放式創新」儼然已成為一股潮流,台灣企業界也對其趨之若鶩,殊不見到處都有研討會或是論壇,討論開放式創新對產業界的影響。
但早在15年前,在南台灣成功大學一個小小的角落裏,被業界暱稱為「馬達廟」的馬達科技研究中心,就已開始發展所謂的「開放式創新平台」,而該平台迄今已匯集成馬達業界一股龐大的資源與勢力。
無心插柳的馬達廟 開放式創新平台先驅
談起馬達科技研究中心,不能不提到創辦人蔡明祺,擁有牛津大學工學博士傲人學歷的他,現在是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主任,他在1999年創立馬達科技研究中心。
回想起「馬達廟」的由來,蔡明祺不自覺地露出一抹無心插柳的微笑。他說:「我記得在馬達中心還沒成立前,教育部當時有一個數位學習中心的計畫,那時候我申請了這個計畫,後來建立了『數位學習網』,這就是馬達中心的前身。」
回想當時,蔡明祺說:「教育部科技顧問室在鹿港舉辦了一個數位學習中心的觀摩會,妳知道,鹿港是台灣相當有特色的小鎮,當地的廟宇尤其多,舉辦觀摩會的前一天,很多參加觀摩會的評審或是計畫參與教授們,大家聚在一起,一塊兒到廟裡去拜拜,燒香的燒香、拜佛的拜佛、抽籤的抽籤,也有不少人捐了香油錢。」
「當時我看了這個景象,心中就有一個想法萌芽了:我希望以後的『數位學習網』可以擁有很多的『香客』,這些『香客們』可以在這裡尋求疑難雜症的解答,找到問題的指引方向,進而達到『心想事成』的目標。」當時,我就用了這個概念去進行隔天的觀摩會報告,而且該經營理念也獲得最多票數支持的肯定。
在觀摩會後,蔡明祺回到成大,開始著手執行這個構想:「對於這個平台,我想要貫徹的理念方向就是:不希望這間廟是以服務收費為目的,妳有看過哪一間廟是主動開口向香客收錢的嗎?」(笑,哈哈哈)
無私的分享 馬達廟香火鼎盛
蔡明祺一點一滴的費心架構馬達中心,但他心中清楚了解,要讓馬達中心發揚光大、永續經營,得要有扎實的技術作為基礎,所以他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學會拆解馬達,從細部去了解馬達的實際運轉情況,同時他也帶著學生全台走透透,到處去參觀馬達的生產與製造過程,進一步了解業界所需。
經過一段時間的淬鍊後,馬達中心的創意設計開始聞名於國內外,而且,只要產業界有任何的問題求教於馬達中心,蔡明祺就會提供免費的技術諮詢,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讓蔡明祺這個馬達廟的「廟公」聞名於台灣的馬達界。
除了免費的技術諮詢外,事實上,在馬達中心數位學習網的平台裡,不管是中心或是會員本身,都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資訊、專業知識以及實務性的解決方式,該平台已成為台灣馬達產業技術與資訊交換的重要之處,只要是身在馬達界領域的人,遇到問題時,就會想要到該網站平台尋求解決方案、「求神問卜」一番,久而久之,「馬達廟」的名氣也就越來越響亮了。
雖然「馬達廟」技術諮詢是義務性服務,但要營運一個網站平台的支出並不少,要如何維持網站的運作?蔡明祺說:「一旦成為會員後,有些會員們會主動捐款,這中間沒有任何的規定與強迫,一切都是自動奉獻的『香油錢』。」
十五年下來,馬達科技數位學習網已累積了一萬兩千多名會員,會員是不收費的,其中有七成是廠商,其他包括學校機構或是國外人士都有,目前有時一年也會累積到新台幣五十萬元的捐款,除了有不少了解大企業贊助外,個體戶的小額捐款也不少。蔡明祺說:「不管是五百元、一千元,我們從來都不會拒絕。捐款是個人心意與能力的問題,對於所有的款項,我們都抱持著感恩與感激的心情,謝謝大家慷慨解囊讓網站得以持續運作。」
事實上,除了捐款外,也有不少會員會用捐書、或是寫技術文章的方式來回饋「馬達廟」。蔡明祺認為:「無論是金錢、文章或是書籍,都是會員們的苦心付出與回饋,只要有貢獻,中心就願意開放資源給所有分享會員使用。」
據了解,馬達中心的藏書已高達上萬本,除了有中心到世界各地蒐集的馬達相關書籍外,還有很多是廠商、會員捐贈的,馬達中心從不吝惜將這些書借給有需要的人,借書不但不需要繳費、不需要辦借書證,甚至還有專人負責把書郵寄到府上,業界也有很多人將馬達中心視為是「藏經閣」。
蔡明祺創辦了「馬達廟」,做了這麼多不求回饋的事情,但卻從沒想過自己是「菩薩心腸」,他只是很簡單地在想:如何將有用的知識與技術,透過公共性的社群網站,傳達給更多需要的人。也就是這樣的「不藏私」,讓馬達中心這十五年來,成了業界的重要信仰之地。
謝旻甫接棒 馬達中心持續發光
而今,蔡明祺卸下了馬達中心主任的職位,歷經鄭銘揚與黃世杰兩位主任,現在交由謝旻甫接棒,進一步將馬達中心理念發揚光大。
談到馬達中心研發的核心技術,謝旻甫眼神中散發出光采:「馬達中心這十五年來,研發的核心技術不勝枚舉。我們開發過各式各樣的馬達與驅動技術,從小至直徑僅約一公分的微型馬達,到大如電梯使用的馬達都有。」
此外,近年來環保議題日益被社會所重視,馬達中心也投身在電動車用動力馬達的研究與應用上。謝旻甫說:「馬達中心近期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開發使用於電動機車上的變結構技術輪轂馬達,透過驅動器根據行車狀況進行電子變速操作,並結合整車電源管理,使得該電動機車能發揮最大性能與效益。」
另外,馬達中心也有針對無磁石之磁阻馬達做許多的研究,其中,有對切換磁阻馬達的轉矩漣波,提出合適設計方法來降低,更有應用於果汁機的磁阻馬達驅動電路設計,使得馬達有最佳特性的輸出,近期則在研究磁鐵輔助型的磁阻馬達。
而目前馬達中心的年度重點將更進一步發展至都會型電動載具,亦即一般的自小客車,特別是針對純電動車這個領域,來開發台灣產業所需要的基礎關鍵技術,從馬達設計開始,整合機械強度、熱流等跨領域物理量分析,一直到驅動端的電路開發與實現等等。
聞名業界 知名大廠產學合作蜂擁而至
謝旻甫說:「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為一些台灣知名大廠如中鋼、大同、華創、瑞智等公司,提供技術諮詢的角色,這些大公司都與馬達中心有良好的技術交流與互動。」
以中鋼來說,中鋼與馬達中心的合作相當早,從2008年開始,中鋼每年挹注約一千萬元的資金給成大,雙方共同成立「成大中鋼馬達科技研究中心」,攜手投入馬達科技的研發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這同時也是中鋼首次在國內大學成立工程研發中心。
中鋼投入此計畫,主要是認為現今的國際市場上,競爭型態已由個別企業的競爭轉變為整體型態的競爭,因此,唯有台灣下游用鋼產業有足夠的競爭力,中鋼才能持續繁榮發展。
「只有客戶強,中鋼才能強」的這個想法,與馬達中心不謀而合,在此情況下,中鋼願意擔任領頭羊的角色,藉由與馬達中心的合作,深化研發聯盟、帶領產業升級。至於雙方合作的工作任務則包括推展有關電腦輔助馬達設計、新材料的應用、新製程的設計與應用、以及馬達驅動控制技術等學術研究成果及產、官、學、研之交流活動等。
此外,馬達中心與艾美特的合作案例,則是另外一個成功的例子。中國知名品牌商艾美特電器,2012年電扇出貨量高達一千一百萬台,在大陸已搶下第二大的市場佔有率,僅次於美的電器,艾美特目前的年營業額已超過一百億元,該公司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的原因,與成大馬達中心有著密切關係。
回首2011年時,艾美特領先市場,推出高價位的直流變頻電扇,首發一萬台的數量,竟然賣到缺貨,2012年艾美特再加碼推出三十萬台變頻電扇,外銷中國、日本與南韓三地,同樣也賣光光。
這一台年營銷成長二十倍的變頻電扇,是艾美特的秘密武器,一推出就轟動市場,省電則是這台電扇之所以讓消費者趨之若鶩的最大誘因,而「五十二天只用掉一度電」的創新研發驚人秘訣,就來自於艾美特與成大馬達中心以及金屬中心的合作。
「換掉了電扇中那顆落伍的心臟,給了顆新的直流馬達,讓艾美特不但締造銷售佳績,還決定回台成立研發中心,這也算是馬達中心對台灣經濟所做出的貢獻。」謝旻甫這樣說著。
事實上,馬達中心與廠商產學合作的方式迥異於一般產學合作的方式。馬達中心不採用委託開發的方式(由產業界委託學界開發產品),而是採取所謂Spin-in的方式,也就是把產業界研發人員帶到馬達中心進行產品開發,在其研發過程中,遇到任何技術問題時,皆可在馬達中心獲得即時的協助,並可同時替產業培養人才。
謝旻甫更進一步解釋,「基本上,產業界所需要的產學合作方式,不外乎是加深公司內部研發能量、改良現有產品、或是開發出可供商業運轉的新商品,這時候馬達中心所扮演的角色,即是有效地提供專門技術支援業界,以合乎其需要。」
事實上,除了中鋼與艾美特的例子外,馬達中心現階段的合作案件還包括有大同公司、車王電以及光陽公司等,其中,大同主要是開發動力用非稀土馬達;車王電主要是開發高功率驅動器;光陽公司則是電動機車用的馬達設計。
謝旻甫說:「雖然各家公司的需要不同,但基本上都圍繞在馬達設計與驅動上,這兩塊一直是馬達中心長期研究的核心主力。」
「馬達廟」與產業界合作的案例不勝枚舉,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合作案,謝旻甫說:「主要原因在於馬達技術的定位乃是基礎技術,可被應用的領域相當多,通常打開開關就會動作的電氣產品中,十之八九都有馬達在其中。」換言之,馬達散佈於生活中的各個層面,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同時也容易成為產品創新泉源之所在。
針對如此多成功的產學合作案例,謝旻甫表示:「和產業界的合作,一直是馬達中心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我們獨具特色的營運模式外,最重要的是,馬達中心一直將產業界的問題,視為是我們的問題。我想,這也是馬達中心之所以能夠受到各方青睞的原因之一。」
培育人才 作法獨樹一格
除了與產業界進行密切的互動與合作外,馬達中心的運作宗旨亦聚焦在培育人才上,「人才是最有價值的」,謝旻甫如是說。馬達中心不但自身培育人才,同時也為產業界培育高階研發人才,其做法同樣是獨樹一格。
謝旻甫進一步舉例說明:「國內知名電梯大廠永大電機,先前派了四名工程師至馬達中心Long Stay兩年的時間,學習電梯永磁同步馬達(IPM)技術,在學成後,這四名工程師回到永大電機工作,現在不但已成為公司的研發主力,設計出IPM馬達,後來在大陸設廠自行生產。這個也是上述Spin-in產學合作模式在人才培育上強而有力的成果展現。」
除了協助產業界培植高階研發人才外,馬達中心也「自產自銷」專業人才,去年與成大電機系合作成立了電機設計與驅動「產碩班」,針對磁性材料、馬達設計與馬達驅動等課程開班授徒,有趣的是,這個「產碩班」在面試階段,就會邀請廠商列席並自我介紹,而學生得要接受廠商與入學審查委員的面試提問。所以在進行面試後,廠商會挑選符合公司需求的人才,學生也會有心目中理想的公司,經過媒合後予以錄取。這些錄取的學生由馬達中心提供空間,並集中進行實務培訓,等學生畢業後,就可直接到公司上班。換言之,馬達中心不但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也等於是無縫接軌的替產業界培養人才。
謝旻甫笑著說:「我們希望『馬達廟』培養出來的『和尚』,除了個個會唸經之外,還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事實上,謝旻甫說的沒有錯,因為,這些從成大畢業的學生們,一旦去業界上班後,除了貢獻所學外,後續還可能會與馬達中心有更進一步的合作。如此一來,正向循環的Eco System即可被建立,藉由這樣的運作模式,「馬達廟」未來的陣容不僅會越來越大,香火也可望持續鼎盛。
後記:
一月上旬,正是春寒料峭,蔡明祺揹著背包、穿著球鞋,騎著腳踏車,一溜煙的橫過自強校區,抵達馬達中心內,與一位滿頭白髮的慈祥長者孫育義碰面。
孫育義是蔡明祺就讀成大電機系博士班時的指導老師,今年八十歲了,講話溫溫和和的,臉上一直帶著微笑。他雖然從職場退休已經十幾年了,但其實是退而不休,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到馬達中心研發與製作跟馬達、磁場有關的教具,並撰寫相關書籍。
孫育義將他腦海中有關於馬達的知識,製作出好玩又淺顯易懂的教具,再透過謝旻甫對最新科技技術的掌握,以及蔡明祺神通廣大的人脈關係,催生出一本本生動又有趣的電子書,讓原本教科書上艱澀難懂的磁場力學,忽焉躍然成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有用知識。
看著孫育義、蔡明祺、謝旻甫這三人的熱絡互動,老、中、青三代的接續傳承,讓馬達中心內部蘊含的知識與力量,實已累積至巨大且可觀的程度。
看在外人眼底,要建立這樣的Eco System並不容易,但馬達中心做到了。台灣正面對產業升級的壓力與焦慮,或許就是需要一個又一個像馬達中心這樣的Eco System,在各個領域中帶動影響,用不藏私的合作與分享的精神,取代彼此之間爾虞我詐的競爭關係,或許這樣的做法,才有機會帶領台灣的產業進一步向上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