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新聞

成大擬推「安全可下肚」新認證標章,從學界重建食安信心

出刊日期:第55期 2013-12-30作者:翁翠霞

「生物性農業資材產業論壇」全體合影

綜合座談:黃金城主任(左)、蔣鎮宇主任(中)、吳一言經理(右)

2013年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毒澱粉、醬油、油品,一波接一波。而當GMP (食品良好作業規範)協會的理事長竟是由食品大企業主擔任,發生球員兼裁判的事件後,更是讓消費者對國家認證機制的信任降到最低點。成大研究總中心所屬「精緻農業與生物資源中心」主任蔣鎮宇認為唯有建構一個檢驗和認證分離的體系,由國家認可的二十多個民間實驗室提供農業生物資材檢驗,學術單位提供產地、工法和產品認證,藉由推動「認證臺灣」,為農業安全把關,才能提升人民吃的安全。而有別於吉園圃標章,蔣主任擬推「安全可下肚」的新認證標章,希透過學界力量,重建民眾對食安的信心。
 
12月20日由中華民國農科園區產學協會主辦,成功大學、成大研發基金會、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共同協辦的「生物性農業資材暨節能環控農業設施產業論壇」上,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黃金城主任表示,將透過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單一窗口,整合農科園區產學協會的廠商和學校會員的能量,建構檢驗平台和認證平台,協助政府在農產品的原料和製程上把關,讓食品安全無虞,民眾吃的安心;尤其在兩岸服貿協議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壓力下,更能確保臺灣農產品的優勢。
 
檢驗平台的建立上,由於大多學校檢驗設備不足,蔣鎮宇主任建議可由政府認可的二十多個民間實驗室提供農業生物資材檢驗,再由公正的學術單位提供認證。成大精緻農業與生物資源中心已著手規劃一套認證機制,只要符合該中心要求的農地、栽種工法和產品的規定,即可獲得成大擬推動的「安全可下肚」標章認證。
 
蔣主任表示「安全可下肚」的農業生產,不強調有機栽種。他指出農藥之於植物如同預防疫苗之於人類,在植物萌芽期給予農藥可讓作物有抵抗力,接著只要施予肥料,讓植物自然生長,即是符合精緻農業工法的農產品。而認證方式,則利用農民農閒時,到其它農地檢查是否依規定栽種,並採樣送SGS檢驗中心檢測是否有農藥殘留。蔣主任說藉由農友互相監督,教學相長,不但可節省認證人力成本,產品價格也只有有機農產品的一半。
 
成大精緻農業與生物資源中心已試行一年多,目前開始著手台灣優質茶葉的認證,並有系統的培訓認證農業尖兵,已有500名農民加入,未來也將在北、中和東部尋找合作學校,擴大認證規模。
 
根據農委會統計,台灣農產品每年產值約4000億元,未來面對兩岸服貿協議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政策推動,如何持續維持台灣農產品優勢,永續台灣農業,是當務之急。蔣主任強調成大「安心可下肚」的認證平台將會參考吉園圃和國際的標準來進行認證,但最重要是透過大學這樣的公正學術單位來建構一個公平可信賴的認證體系,讓人民在倚賴農藥和肥料的傳統農業和完全不使用農藥和肥料的有機農業間,有第三種安全精緻農業的選擇,期許透過認證臺灣,來創造台灣農業新未來。

相關新聞:
認證台灣 成大為農業安全把關 http://news.secr.ncku.edu.tw/files/14-1054-115943,r81-1.php (成大新聞)
農民相互監督…成大推蔬果認證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362926.shtml?ch=rss_local_ylcytn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