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產業一向被視為國家工業化程度的指標,是我國兆元產值的重要產業之一。近年來,因應全球化競爭,機械產業從傳統的製造生產設備,逐漸發展成更精密、更自動化的精密機械產業,技術也必須提升以滿足光電半導體等新興產業的需求。
「齒輪」在機械結構中是動力傳動極為重要的媒介。臺灣從日據時代即有齒輪廠,以簡陋機具製造農機、車輛和設備用齒輪,較為特殊和精密齒輪則需仰賴進口。最近十年政府投入資源,透過產官學研的合作,大力提升與輔導業者的技術與經營管理能力,已逐漸展現成果,目前廠商已可以自製生產精密齒輪所需的齒輪刀具,其中學術界的關鍵人物即為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目前擔任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司長的馮展華教授。
馮展華教授於四月二十二日受南科管理局的邀請,在南科產學協會舉辦、本總中心協辦的「先進技術專題講座」上,發表「高精度六軸齒輪工具機之研發」的演講,並分享產學合作十多年來的經驗。
馮展華教授於四月二十二日受南科管理局的邀請,在南科產學協會舉辦、本總中心協辦的「先進技術專題講座」上,發表「高精度六軸齒輪工具機之研發」的演講,並分享產學合作十多年來的經驗。
馮展華教授在臺灣學術界素有「齒輪王」的美稱。2006年與陸聯精密合作,設計出全球第一台「全直驅式六軸CNC戟齒輪創成機」,是用六個自由度有效進行各種齒輪的切削與創成,精密度達0.1微米,但售價只比歐洲的機器便宜2/3。馮教授所開發的各種齒輪幾何分析與設計軟體,十多年來已為台灣的產業創造出超過五十億元的產值。
馮教授表示他十多年來的產學合作經驗,常遇到吃力不討好的情況。有關機械的數學理論他從大學三、四年級做到現在,早已成精,可是要落實到實際應用,「挫折感還蠻大的!」他常常是從「做」中學習經驗。和廠商的三年合作計畫,廠商常希望三年後就可以看到量產的機器,但他的第一台機器從設計到最後的debug就花了三年,而且還只能做到原型機,能量產的機率不大;而在學術研究上,這三年的計畫也只能產出兩篇論文。雖然投入產學合作常是產、學兩邊不討好的景況,但,馮教授強調在產業應用上,由於技術理論十分紮實,廠商只要願意持續精進,通常進入產品階段,因技術門檻十分高,其它廠商就很難進入,獲利十分可觀。
另一方面,今年三月剛成立的科技部將強化產學銜接與創新列為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馮教授在演講上也從身兼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司長的身份,向與會來賓說明我國強化製造業技術的方案,包括深耕工業基礎技術計畫、三業四化、智慧自動化產業推動計畫以及需要產業、法人和學研機構共同合作的雄才大略計畫。馮教授鼓勵與會的精密機械廠商和學研機構代表也許可以在現場籌組聯盟,開始申請計畫。
科技部南科管理局為鼓勵園區精密機械廠商藉由導入學界研發能量,提升技術研發與創新能量,將於103年5月23 (星期五)下午2點舉辦假經濟部中小企業南科育成中心B101國際會議廳舉辦「成功俱樂部 聚焦精密機械領域產學交流媒合會」,邀集南科園區(含路竹園區)精密機械相關領域的廠商、南科產學協會團體會員、成功俱樂部會員等共襄盛舉。現場將結合技術壁報展示,期藉由更進一步的產學互動,以成果催生產學合作案,協助學界、業界技術媒合。詳情請見活動網站:http://ietcap.innovation.ncku.edu.tw/mechan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