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新聞
導尿管感染的新救星 貝爾醫材
出刊日期:第113期 2017-11-01作者:成大研究總中心
導尿管易引發泌尿道感染致病
台灣即將步入老人化社會,在長期照護機構或居家訪視的病人,使用導尿管的機率非常高,而下半身癱瘓或有脊髓損傷症狀的患者,更因行動不便,幾乎長時間裝置導尿管排尿。
放置導尿管後,短期內常發生一些併發症,如尿道炎、局部受傷和菌尿症。根據統計,每置放一天導尿管,發生菌尿症的機率增加3~10%;放置一個月,發生菌尿症的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即使拔除導尿管,24小時內仍有機會發生菌尿症。
這些菌尿症者中,有10~25%發展成有症狀泌尿道感染,最後可能合併發燒、急性腎盂腎炎與菌血症,嚴重的話甚至可能致命。為了預防使用導尿管造成泌尿道感染,除了無菌導尿技術操作、尿道口清洗、密閉引流、定期更換導尿管及投予抗生素之外,常用的還有膀胱灌洗。
膀胱灌洗是指定期使用生理食鹽水、抗菌藥劑或消毒劑膀胱灌洗,雖可暫時降低患者尿道的菌落數,但目前普遍使用的灌洗劑,卻無法長期確保可預防或降低症狀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研發灌洗劑 吸附發炎物質降低感染
有鑑於此,成功大學「貝爾醫材」團隊,研發以物理性方式來治療膀胱發炎的灌洗劑,透過高吸附性的配方,灌注到膀胱來吸附發炎及有毒物質,30分鐘後排出並帶出細菌,效果卓著,經過實驗數據驗證,能有效改善膀胱水腫、白血球浸潤與出血現象,團隊預計將在今年10月底完成大型動物實驗,未來將往研究型人體臨床實驗繼續努力。這項發明,已經榮獲2016年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的「創業潛力獎」,並且抱回60萬元獎金。
醫材背景創意發想
「貝爾醫材」團隊主要成員之一,洪銘謙博士,機械黑手出身,曾經任職漢翔航空公司。大學就讀崑山科技大學紡織系,畢業之後繼續前往逢甲大學材料所深造,由於大學時代累積深厚的紡織相關知識,碩班指導教授柯澤豪建議他可往敷料技術方向進行研究。不過當時他的研究主題是長效傷口敷料,乃是專門提供給糖尿病截肢患者使用,而在科云生醫科技公司的工作,也讓他往生技醫材產業的人生開始邁進。
碩班畢業後,洪銘謙直升逢甲大學材料所攻讀博士,在一次與台中榮總的共同學術合作案中,醫師和研究員提到,臨床上需要新技術和新方式來克服目前的問題,希望針對有使用導尿管的患者,開發一種新的灌洗劑。現在需要長照的人很多,泌尿道感染約佔40%,這40%中有80~90%都是因為使用導尿管而引起的,對於這樣的病患,醫院通常會先給予非管制性的第一線抗生素,但現在抗藥性細菌氾濫,除非病患有昏迷或更嚴重的狀況,才能由感染科醫師同意才能給予第二線或第三線管制性的抗生素,所以台中榮總醫師建議,希望能有不用抗生素的方法,或其他輔助抗生素的方式,來幫助這些需要使用導尿管的患者。洪銘謙說,就是那時候才開始轉向研究導尿管的灌洗劑,這屬於基礎醫學,比較需要漫長的時間研究。
進入成大SPARK
完成博班學業之後,洪銘謙雖然找了一些工作,但是內心還是希望能往醫療器材產業發展;正巧成功大學前瞻醫療器材科技中心推出高階生技人才計畫,因為自身擁有醫材領域相關研究和工作背景,順利獲選「成功大學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人才培育計畫(簡稱SPARK計畫)」;同時成大又有創新創業辦公室可以輔導協助,希望能夠透過成大的資源和政府的補助,讓在學校時所研究的前期研發成果和前端技術能夠商品化。
成大醫師團隊給予貼近臨床的優質指導
團隊取名「貝爾( Bell) 醫材」就是希望「Bladder will be well !!」團隊入選成大SPARK計畫之後,獲得成大泌尿學科楊文宏和歐建慧兩位副教授級的醫師擔任業師予以指點,更是如虎添翼。
楊文宏醫師說,團隊一開始是將對象著重於急性膀胱炎患者身上,然而,醫師們依其臨床上的經驗,認為急性患者多選擇抗生素醫治,而非插管,故從實際面來建議,應當選擇慢性長期患者為宜。
歐建慧醫師表示,臨床的經驗與協助很重要,可以適時導正錯誤的方向,未來人體臨床實驗,更需醫師的幫助與指導,才能讓產品能夠更臻完美。甚至,灌洗劑研發成功之後,是否可以進一步沿用到其他疾病,這都需要醫院及醫師方面的協助,才能完成。
參加FITI 發現商業化問題
會參加FITI主要是因為在成大SPARK計畫中,有前輩曾經參加過FITI競賽,在各方的建議之下,他們開始走上競賽這條路。踏入之後,才發現FITI比的不是技術,而是商業模式,這完全是他們從沒接觸過的世界,所幸在成大技轉育成中心的輔導之下,團隊慢慢步上軌道,開始構想營運模式,從商業化價值、成本估算、B2B2C商業模式、行銷策略、營運計劃書,再到商業簡報等等,幾乎與公司經營相關的「眉眉角角」,都得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殺出重圍。
洪銘謙覺得,參加FITI很有挑戰性,簡直像幼兒園孩童到大學簡報,受到非常嚴格的批判和質疑。他說:「FITI業師對我們的技術面是非常正面的看待,不過,他們針對我們商品化提出很多質疑,點出很多想都沒想過的問題。」
參加FITI,讓洪銘謙印象最深刻的,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董事長的一席話。施振榮點出,台灣是一個小國,市場經濟規模小,如果醫療器材的新創公司要進軍國際市場,可以採取「鄉村包圍城市」的模式,從東南亞或東歐國家開始,在這些地方建立好口碑,或與大型企業建立連結之後,再往歐美、日本或大陸市場前進,比較可行。
最後,洪銘謙建議所有要走新創的團隊,都要去參加FITI。他說,一個商品要成功,不是只有技術層面,還必須要有商業行銷人才,才會是一個真正能夠成功的團隊,以往光靠技術打天下的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貝爾醫材」團隊。
「貝爾醫材」團隊成員成大醫院一般泌尿科主任楊文宏教授。
「貝爾醫材」團隊成員成大醫院泌尿學科歐建慧教授。
「貝爾醫材」成員洪銘謙。
「貝爾醫材」成員張嘉容。
「貝爾醫材」成員進行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