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新聞
「2012高等教育論壇─產學對話 蓄勢待發」4月26日順利落幕 蔡明祺主任提出「產學永續生態鏈」創新思維
出刊日期:第10期 2012-04-30作者:翁翠霞
由本校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推動總中心和中山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辦公室共同承辦,本研究總中心執行的「2012高等教育論壇─產學對話蓄勢待發」已於4月26日盛大舉行並圓滿落幕。當天共有來自教育部、三十多所大專院校、業界人士及技術研發單位等二百多人與會,分享彼此產學合作的經驗和看法,激盪交流出不少火花。
官方代表,教育部梁學政專門委員表示,根據教育部的資料,顯示臺灣有7成的研發能力蘊藏在大專院校,學校的研發能力要和產業有所連結,才能為國家提升競爭力。教育部多年來推動產學合作激勵方案,包括從過去鼓勵專業經理人團隊進駐學校,協助推動合作案;接著鼓勵推動校際網絡聯盟計畫,促進跨校合作的平台,一直到最近希望國內頂尖大學仿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鼓勵教授帶著研究人員出去創業,形塑校園創新創業的文化。
會中,產官學研皆認同建立夥伴關係,有助於提升產業全球競爭力,但對合作的模式卻有不同的見解。從學研界的角度,本研究總中心蔡明祺主任於會議中提出「產學永續生態鏈」的創新思維,運用產學推廣循環基金,將管理費活化產學技轉,然後藉由績效提升,增加管理費後,再運用於產學推動,如此形成永續的生態循環。研究總中心的機制,一直為各校所稱譽,蔡主任認為:由於臺灣的師資結構呈現資深教授多,年輕講師和助理教授數量少的倒三角形不穩定結構,藉由研究中心的設立,聘請專任研究員,可以從下穩固整體的師資結構,透過完善的審查制度,讓研究人員支援學校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官方代表,教育部梁學政專門委員表示,根據教育部的資料,顯示臺灣有7成的研發能力蘊藏在大專院校,學校的研發能力要和產業有所連結,才能為國家提升競爭力。教育部多年來推動產學合作激勵方案,包括從過去鼓勵專業經理人團隊進駐學校,協助推動合作案;接著鼓勵推動校際網絡聯盟計畫,促進跨校合作的平台,一直到最近希望國內頂尖大學仿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鼓勵教授帶著研究人員出去創業,形塑校園創新創業的文化。
產業代表多認為臺灣大企業的研發能力較學校進步5-10年,但學校的研究對臺灣中小企業的技術提升和轉型十分有幫助。人才的培育是學校對產業界十分重要的貢獻,台積電南科十四廠長王英郎強調,台積電最缺的是人才,一旦缺乏足夠人才,將造成產業成長的瓶頸。
會議中另一熱烈討論的焦點是產學合作中潛藏的利益迴避問題。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張晏精指出,中經院協助經濟部執行一項研究國內產學合作發展現況的計畫,發現雖然官方積極鼓勵產學合作,但在法規制度上卻存在missing link的問題,例如之前中研院的院士因不諳法令而觸法。新世紀光電副總經理李允立認為,政府為了防弊,採政府採購法等規範,反而限縮產學合作的可能性。政府部門管太多的結果是造成臺灣競爭力落後韓國的因素之一。
教育部梁學政專門委員表示教育部已針對利益衝突迴避、資訊公開和老師借調到業界兼職等問題,對修改科學技術基本法等作跨部會協商,商討鬆綁的可能性,「或許時程上慢了點,但教育部真的有在努力!而且是朝對的方向努力當中。」
本校黃煌煇校長最後強調「21世紀是產學合作的世紀」,產學合作做得好將會創造四贏局面,讓大學創造利基,使教育部減少負擔,讓教授製造財富,使企業節省研發經費。但政府需提供誘因和配套機制,讓教授願意去衝刺,良性循環的結果是臺灣整體產業蒙受其利。
全體與談者大合照
【新聞相關連結】
全體與談者大合照
【新聞相關連結】
(中央社1010426):http://www.cna.com.tw/postwrite/P5/103767.aspx
(成大即時新聞1010426):http://news.secr.ncku.edu.tw/files/14-1054-92186,r81-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