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開始一個好的循環! ─ 專訪技轉育成中心主任陳顯禎教授
出刊日期:第4期 2012-01-30作者:鄭昱芸
踏進成大技轉育成中心,明亮的燈光、滿室咖啡的馨香,伴著中心人員安靜迅速的動作,交織成了一幅線條明快的技轉育成中心即景圖,新上任的陳顯禎主任,從容自在地融入這幅圖像中。
「我來中心,並不是想大刀闊斧引進什麼基本面的改變,鍾光民前主任已將整個技轉育成中心奠立了良好規模與運作制度。而我經過一番對技轉育成中心的觀察與思考,我認為能為中心做的是:開始一個『好』的循環!」陳顯禎主任快人快語,在記者提出到技轉育成中心擔任主任的問題時,拋出了這個單刀直入的回答。
技轉育成中心成立以來,經手的專利數量不斷提升,校內教授們也越來越有委託技轉育成中心申請專利,保護自己智慧財產權的意識。隨著專利數量的累積,帶動了技術轉移的風氣,甚至衍生公司(spin-off)也因運而生,不但為成大帶來可觀的實質收入,也使得技轉育成中心本身漸漸能自給自足,追求單位的永續經營。
面對技轉育成中心不斷追高的技轉金額,陳顯禎主任一再強調:「未來並不只是帳面數字的堆積!成大為公立教育體系一分子,就意味了技轉育成中心並不是一個絕對競爭營利的組織,『成大』的光環使我們必須更擴大墊高自己的視野。『育成』除了有著『培育廠商』的字面解釋外,我認為也應該是對中心內部人才的培育,而培育的這些人才,若往後在業界發展良好,也將奠定成大技轉育成中心的『好』招牌!」
陳顯禎主任的規劃來說,要先形成一個小的、良善的「好循環」,才能持續將好的能量,發送出去,奠定成大技轉育成中心在台灣南部的地位,進而造成一個「大」循環。
「好循環」的起頭,「絕對是『制度化』,我認為會形一個好循環:技轉育成中心內部逐步走向制度化之後,將直接提升了中心成員對外服務的品質,好的品質會帶來好的口碑,好的口碑會強化技轉育成中心的招牌與營運狀況,如此一來中心將會更加的專業制度化,如此循環下去…」。
人才是每個單位最重要的要素,技轉育成中心目前有二十五位全職同仁,「個個都是人才,如何讓人才能有效率的盡情發揮,將考驗經營者的智慧與決心」,因此,陳主任提出建立分層負責的主張。「分層負責必須建立在技轉育成中心明確的組織架構上:技轉育成中心隸屬於研究總中心,而我接受蔡明祺中心主任的任命,負責整個成大專利、技轉與育成業務的營運與績效。」
為了達到營運與績效的目的,陳顯禎主任將中心內部劃分為四個小組(專利小組、技轉小組、育成小組與行政小組),中心同仁以匿名投票的方式選出各召集人,主要負責各業務的策略規劃,以及小組內部的整合協調。每個小組工作內容相互明確且獨立,但若因為工作需要,也可參與其他小組定期會議。「在小組的專業領域上,我絕對尊重小組成員們的專業運作空間或小組決議,而小組成員也應尊重召集人這個位置所賦予的權利。」陳主任補充說明。
「績效評鑑與工作考核制度的建立,明確的激勵方案推出,也是引導中心同仁為服務對象提供優質專業服務的關鍵要件。」陳主任認為配合評鑑考核制度,輔以績效工作獎金的發放會是更為有效的激勵措施。主觀上,提供優質服務的意願增強;客觀上,技轉育成中心隨著經驗的累積,服務品質的提升、服務內容的明確與合切現狀,必然也是合理的預期。
陳主任評估,逐漸地中心同仁能了解與適應中心明確組織架構的運作模式,形成大家能接受的制度。好的制度經一段時日後,便成為中心善的文化。此時同仁便可更全心全力投注在工作業務上,個人於專業服務的提升且獲得不錯實質報償,進而使整個成大於專利、技轉與育成的營運績效成為全國的標竿,達到成大、中心與同仁三贏的局面。
自信擁有良好的策略規劃與執行力,陳顯禎主任表示:「在推動這個循環的過程中,毫無阻力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制度化的建立過程中,一定會受到一些懷疑或觀望,現在的技轉育成中心就是處於這樣的階段中…但,我相信一但循環開始,成果逐一呈現後,這些問題都將會一一迎刃而解。」
「真正困難的,將是如何使全部同仁具有共同為單位努力的價值觀,這或許是學校教授兼任行政職務時,可展現特有的教育貢獻與價值吧….」陳顯禎主任若有所思地道出,真正的困難所在,及對自己擔任此職務的價值期許。
在繁忙的業務中,陳顯禎主任硬是擠出一個小時接受訪問,原本以為這樣的「插播」訪問一定是被時間追著跑,沒想到整場訪問過程裡,陳主任完全沒有讓記者有著「急迫」的感覺,反而越見其沉穩精確地回答記者的問題,直到訪問終了,才疾歩趕往下一個行程。記者想,陳顯禎主任才是整個循環的起頭吧,以無比的掌握與執行能力,和良善的意念,帶領著技轉育成中心「循環」起來!
「我來中心,並不是想大刀闊斧引進什麼基本面的改變,鍾光民前主任已將整個技轉育成中心奠立了良好規模與運作制度。而我經過一番對技轉育成中心的觀察與思考,我認為能為中心做的是:開始一個『好』的循環!」陳顯禎主任快人快語,在記者提出到技轉育成中心擔任主任的問題時,拋出了這個單刀直入的回答。
技轉育成中心成立以來,經手的專利數量不斷提升,校內教授們也越來越有委託技轉育成中心申請專利,保護自己智慧財產權的意識。隨著專利數量的累積,帶動了技術轉移的風氣,甚至衍生公司(spin-off)也因運而生,不但為成大帶來可觀的實質收入,也使得技轉育成中心本身漸漸能自給自足,追求單位的永續經營。
面對技轉育成中心不斷追高的技轉金額,陳顯禎主任一再強調:「未來並不只是帳面數字的堆積!成大為公立教育體系一分子,就意味了技轉育成中心並不是一個絕對競爭營利的組織,『成大』的光環使我們必須更擴大墊高自己的視野。『育成』除了有著『培育廠商』的字面解釋外,我認為也應該是對中心內部人才的培育,而培育的這些人才,若往後在業界發展良好,也將奠定成大技轉育成中心的『好』招牌!」
陳顯禎主任的規劃來說,要先形成一個小的、良善的「好循環」,才能持續將好的能量,發送出去,奠定成大技轉育成中心在台灣南部的地位,進而造成一個「大」循環。
「好循環」的起頭,「絕對是『制度化』,我認為會形一個好循環:技轉育成中心內部逐步走向制度化之後,將直接提升了中心成員對外服務的品質,好的品質會帶來好的口碑,好的口碑會強化技轉育成中心的招牌與營運狀況,如此一來中心將會更加的專業制度化,如此循環下去…」。
人才是每個單位最重要的要素,技轉育成中心目前有二十五位全職同仁,「個個都是人才,如何讓人才能有效率的盡情發揮,將考驗經營者的智慧與決心」,因此,陳主任提出建立分層負責的主張。「分層負責必須建立在技轉育成中心明確的組織架構上:技轉育成中心隸屬於研究總中心,而我接受蔡明祺中心主任的任命,負責整個成大專利、技轉與育成業務的營運與績效。」
為了達到營運與績效的目的,陳顯禎主任將中心內部劃分為四個小組(專利小組、技轉小組、育成小組與行政小組),中心同仁以匿名投票的方式選出各召集人,主要負責各業務的策略規劃,以及小組內部的整合協調。每個小組工作內容相互明確且獨立,但若因為工作需要,也可參與其他小組定期會議。「在小組的專業領域上,我絕對尊重小組成員們的專業運作空間或小組決議,而小組成員也應尊重召集人這個位置所賦予的權利。」陳主任補充說明。
「績效評鑑與工作考核制度的建立,明確的激勵方案推出,也是引導中心同仁為服務對象提供優質專業服務的關鍵要件。」陳主任認為配合評鑑考核制度,輔以績效工作獎金的發放會是更為有效的激勵措施。主觀上,提供優質服務的意願增強;客觀上,技轉育成中心隨著經驗的累積,服務品質的提升、服務內容的明確與合切現狀,必然也是合理的預期。
陳主任評估,逐漸地中心同仁能了解與適應中心明確組織架構的運作模式,形成大家能接受的制度。好的制度經一段時日後,便成為中心善的文化。此時同仁便可更全心全力投注在工作業務上,個人於專業服務的提升且獲得不錯實質報償,進而使整個成大於專利、技轉與育成的營運績效成為全國的標竿,達到成大、中心與同仁三贏的局面。
自信擁有良好的策略規劃與執行力,陳顯禎主任表示:「在推動這個循環的過程中,毫無阻力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制度化的建立過程中,一定會受到一些懷疑或觀望,現在的技轉育成中心就是處於這樣的階段中…但,我相信一但循環開始,成果逐一呈現後,這些問題都將會一一迎刃而解。」
「真正困難的,將是如何使全部同仁具有共同為單位努力的價值觀,這或許是學校教授兼任行政職務時,可展現特有的教育貢獻與價值吧….」陳顯禎主任若有所思地道出,真正的困難所在,及對自己擔任此職務的價值期許。
在繁忙的業務中,陳顯禎主任硬是擠出一個小時接受訪問,原本以為這樣的「插播」訪問一定是被時間追著跑,沒想到整場訪問過程裡,陳主任完全沒有讓記者有著「急迫」的感覺,反而越見其沉穩精確地回答記者的問題,直到訪問終了,才疾歩趕往下一個行程。記者想,陳顯禎主任才是整個循環的起頭吧,以無比的掌握與執行能力,和良善的意念,帶領著技轉育成中心「循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