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研總特色研究中心系列] 成大「水科技研究中心」的蛻變─訪周乃昉主任

出刊日期:第55期 2013-12-30作者:鄭昱芸

編按:成功大學「水科技研究中心」為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對外產學合作的平台,主要結合校內外相關系所的能量,成立「聯合團隊」,針對水資源及水文地質調查、水資源評估、水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育及水資源管理規劃等議題進行研發,配合水利系在教學、研究上的進展,達成水利系和中心永續經營之目標。

自古以來,人類的生存與「水」關係密切。灌溉工程與治水(水利)是人類由遊牧邁向農業社會以及歷史文明累積的關鍵;海洋科技的掌握與否更是現代國家強盛與否的象徵,可見「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與技術對現代國家社會極為重要。
 
由於人口迅速增加、日益要求生活品質,既有河海工程建設已逐漸不能滿足需求。以台灣現狀來看,台灣水庫因為淤積問題嚴重,預計到2030年全台50座水庫的庫容量可能僅剩一半;加上「熱島效應」嚴重,台灣平均每兩年就會有嚴重水災,每九年會遇到嚴重旱災,可以說水災、旱災頻仍。近年來,水利災害的防治、永續發展的需求、氣候變遷的因應,使國土保育及水資源永續之相關措施逐漸成為政府施政的要點。
 
「水科技研究中心」是由歷史悠久的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所衍生成立的中心。2012年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周乃昉教授接任了中心主任,延續過去以來與公民營相關機構的合作默契,未來在周主任的整合下將進行研究中心角色的重新定位與塑造,帶領水科技研究中心邁向永續發展。
 
水科技研究中心-台灣水利與海洋研究的標竿研究機構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研究團隊歷經五十年的研究發展,成效卓越;六年前成立以來,「水科技研究中心」便成為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接受政府部門及相關單位如水利、環境、海洋與海岸、交通與營建等主要諮詢與委託研究的對象。
 
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研究能量豐沛,除了師資學術與實務經驗齊俱外,培養的研究生素質更是業界知名。挾著因如此豐沛的研究能量,一直以來,水科技研究中心提供了相當多元的服務:

1. 進行水利科技、水資源經濟、災害防治(水災、地層下陷、海水入侵、水污染、山崩、滲流、流砂等)永續利用、及全球變遷對水資源影響課題之研究與發展。
2. 進行水資源及水文地質調查,以及水資源評估、開發利用、保育、管理規劃、及資料審查建檔等課題研究與發展。
3. 接受公民營機關委託研究、規劃、評估、鑑定、測試及分析。
4. 提供水資源科技之推廣與咨詢服務。
5. 培訓水資源科技專業人才。
6. 研擬與建議相關法規及管理辦法。
7. 其他與水資源科技相關之業務。
 
「每一個服務項目都代表了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卓越的研究能量與強烈回饋社會人民的意圖。」周乃昉主任表示,水科技研究中心一直以來以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現有的師資、研究員和研究生為基礎,推廣既有的研發成果,接受公民營機構對水資源相關議題的諮詢與委託研究。
 
水科技研究中心成立以來,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們常以研究中心為平台進行政府與相關機構的委託計畫,如研究中心的蔡長泰教授關於淹水模式的研究與防治就曾與相關顧問公司進行技術移轉,周乃昉主任也多次將自己的研發專利移轉給業界。「可以說,『水科技研究中心』為教授們的『產學合作』之路搭建起了一座良好的合作平台,而這些年建立的良好合作口碑,不但讓研究中心成為水利與海洋研究的相關單位的重要合作對象,也為日後研究中心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優勢盤點與未來發展
2012年下半年接下研究中心主任的周乃昉教授,一直相當關心水科技研究中心的運作,雖自謙是因為前任主任轉任他職,才臨時披掛上陣,但言談中周主任處處顯露自已在任期內對研究中心的規劃與深厚了解。
 
周乃昉主任介紹水科技研究中心時認為,研究中心與其他水資源相關的研究中心優勢之處在於:

1. 人才: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皆學有專精,如黃清哲教授以聲音預測土石流的研究聞名,國內至今仍無人出其右;游保杉教授(現今成大工學院院長)以水文分析研究見長,獨特研發的成果能掌握氣候變遷影響降雨變動的模型,使相關單位得以事先對可能的水量過多或過少的問題進行預防;蔡長泰教授則專精研究水量過多(淹水範圍多大多深)的問題,尤其是台灣近年來淹水頻傳,蔡教授的研究頗受相關單位重視;周乃昉主任則研究防旱問題多年,從防旱的研究衍生出了對蓄水設施、輸水系統與新興水源開發等相關研究,滿溢的研究能量正是產官領域亟需借重與依賴的,周主任表示水科技研究中心則適時提供了產官與學界的鏈結,使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能量能夠回饋社會,並做出了與其他相關研究單位在「人才優勢」方面的區隔。

2. 相關分析模式與驗證能力:成功大學水利與海洋工程學系多年來與產官領域的合作經驗,讓教授們能將多年的研究能量轉化在實務上的觀察反饋。周乃昉主任表示藉由水科技研究中心,教授們能夠順利地從事產學合作,每一件合作與委託案都累積建立了教授們精確的驗證能力,日積月累,水科技研究中心所產出的每一份分析模式都伴隨著堅實的驗證運作能力,「絕不是紙上談兵」。

3. 與政府的關係:優秀專業的師資與深厚的實務經驗讓水科技研究中心與政府年復一年的互動過程中,累積了在政府部門的信譽,而政府部門的委託研究也厚植了研究中心實務運作經驗,周乃昉主任認為「這是一種『魚幫水、水幫魚』的良好循環,學校的研究能量透過研究中心與政府連接進而為更廣大的社會人民做出相應的貢獻。」

周乃昉主任表示,研究中心自成立至今都扮演著成大水利與海洋工程學系教授們的產學合作平台,未來他希望可以進一步將研究中心的產學平台角色更為擴大,成為連結相關水資源科技研究者的產學合作平台-籌組「聯合團隊」。周乃昉主任觀察臺灣關於水利與海洋工程方面的研究,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趨勢,使得需求越來越急切,綜觀各個公民營機構拋出的委託研究議題層面相當廣泛,絕不是單一學校系所能負擔,因此他認為一定要聯合各相關系所、甚至跨出學校與他校教授組成聯合研究團隊才足以滿足研究議題的要求,因此,周乃昉主任將視情況規劃「聯合團隊」進行委託研究計畫的承接與執行,而未來研究中心的研究與發展重點如下:
 
1. 水資源及水文地質調查:其項目分別為「山區水資源調查」、「平地水資源調查」、「水污染調查」、「水文地圖製作」、「水文地質模式建立」、「地下水與地質過程」和「工程開挖之滲出水、流砂問題」。
2. 水資源評估:項目分別為「山區水資源評估」、「平地水資源評估」、「含水層參數評估」、「井抽水效應分析」、「水供需評估」、「水力發電評估」和「全球變遷對水資源影響」。
3. 水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有「水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地層下限、海水入侵之防治」、「地面水與地下水聯合運月」、「水資源永續發展利用」、「河溪治理與高灘地利用」、「地下水補注技術」與「水庫永續經營」。
4. 水資源保育:項目有「水荒預防」、「海水淡化」、「污染整治與水質保育」、「海岸防蝕與保育」、「防洪排水」、「坡地防蝕與集水區保育」、「水再使用」、「水環境災害預防」、「氣象調節技術」、「防漏節水技術」和「水土支援涵養」。
5. 水資源管理規劃:項目計有「水資源整體規劃」、「水資源法規及管理辦法」、「水資源最佳分配與調整」、「水資源最佳管理方案」、「水質水量問題之經濟、社會、法律、生態、工程等衝擊」及「水資源保育之宣傳教育及推廣」。

除聯合團隊外,周乃昉主任未來也會持續強化水科技研究中心在「建教合作」方面的角色。周主任表示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即建立了承接計畫的主持人教授帶領研究生團隊執行計畫之風氣,甚者,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以及「副研究員」還能獨立承接公民營機構的計畫,培養自己獨當一面的能力,而現今研究中心有6到7位博士、4位教授並陸續招募研究生和行政人員,預計這些人將成為水科技研究中心的種子,隨著計畫承接與執行的歷練,茁壯後將把研究中心的能量帶入產官學研各界領域中。
 
水資源研究中心隨著不同中心主任的專長,不斷地在進行功能與任務的蛻變,但蛻變並不是完全摒棄過去優勢,而是融合了過去優勢與對未來的展望進行相關功能的整合重塑與強化。周乃昉主任長期以來對防旱與集水問題的深入研究與實務參與,養成對事物規劃管理的習慣與態度,相信這樣的習慣與態度在規劃與營運水可記研究中心上一定能為中心帶來新的遠景與氣象!